黄有璨
北京
自媒体人,运营狗,三节课联合创始人
评分: 9.4
响应率:
约聊人数: 44
  • 在线教育/泛学习类O2O项目交流

    我在在线教育领域有过3年以上的创业经验,至今也还在这个圈子里打滚,对这个圈子里的大部分创业者和大部分项目都比较熟悉,有很多自己的思考。 2012年,我当时创业的项目是一个O2O平台型的项目,而现在,我们创办的 “三节课” 也仍然是一个线上线下同时并行的学习类社区项目,因而我对于这一类项目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坑以及潜在解决方案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如果你正好有相关的问题想要探讨,我应该可以在这方面提供些参考帮助。 下面是我在2014年初曾给某教育行业媒体写过的一篇文章,可供参考—— 技能类课程平台运营过程中遭遇的几个坑 (节选) 2012年,我和几个朋友一猛子扎到了在线教育这个领域中,搞起了一个技能类的平台,其时尚属国内首家,我们也颇为以“先驱”自居。从几个团队创始人和核心成员来看,我们当初是那种典型的“稍微懂一点互联网,但几乎不怎么懂教育”的团队。一年半下来,没少摔坑里去。 坑1:究竟什么才是平台? 以互联网的立场出发,既然要做平台,我们自然要向当前国内最成功的平台——淘宝看齐。但事后回头再看,在起始阶段我们对于平台的认知,很可能就是一个最大的坑。 平台的本质,是你所要连接和对称的至少两方间对于平台价值的认可和依附。我们普遍知晓的一点是——平台连接的各方在平台中互为价值,但在平台成长发展的初期过程中,如果你不能在“平台各方互为价值”的框架以外找到至少一个对于用户的额外价值点,你将很可能会陷入到“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纠结中去。 坑2:用户该从哪里来?他们为什么要来? 一个新的平台在初期并不具备流量聚合和分发能力,而对于内容合作方和讲师而言最渴望被满足的刚性价值恰恰是流量和招生,找到真正可以稳定长期合作的内容提供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里可以衍伸的一个点就是,如果平台给讲师和机构提供的价值仅仅在于工具的话,这个价值将极其不刚性。 其次,技能类学习这个领域本身就足够碎片足够细分,再强的“名师”也只能局限于一个很小的圈子和范围中,往往找到了一个细分领域下的顶尖名师,结果发现95%以上的用户压根不认识这人是谁。 再有,传统教培行业已经是一个习惯了依靠信息不对称来挣钱的行业,如果机构和讲师们只是简单的把自己的课程发布到平台上来,能够吸引到的报名转化将非常之低,为此,我们在平台上线之初不得不帮所有平台上的讲师和机构们去修改课程文案、重新包装产品等等。总之,很重。 此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技能类的学习并非刚需。要让用户基于产生基于技能的学习需求,你需要去教育用户,给用户某些具备说服力的场景,这些,都是成本。 坑3:技能类课程平台可以全盘模仿电商平台的玩法? 答案是不能。 原因很简单,“联想Ideapad E430”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而“沟通课程”不是;“王老吉凉茶”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而“职业规划”课程不是。 任何平台,最后得以成功的关键都绝不是平台长啥样,而是平台能否提供某些大家一致认可的关键评判标准,以及可以供所有人调用此标准的API。 当然,一个行业的飞速发展,也许就恰恰是从它产生了某些标准开始的,从这个立场看,这里既是一个坑,也很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巨大机会。 坑4:用户只要在平台得到了好的体验,就会被留住? 不好意思,我们又天真了。 快消品和很多其他商品都是可以反复多次被消费的,但“课程”不能——学不会,用户会在骂街声中离开,学会了,用户给你一片赞誉,但他仍然会离开。 坑5:平台的生存之道? 要求生存,无非三条路,要么赚钱,要么以现在博未来,要么找爹。 赚钱这条路,短期内对于技能型平台而言似乎不太现实。 选择二,则是得到资本市场支持和青睐,可以博一把大的。只是,即便你能再碰到一个孙正义,你也未必就是马云。 找爹是一条可行之道,也是当下在整个领域中盈利模式、配套体系等均不明确的现状下最为靠谱的选择。若真要找爹,请趁早。 在经过了两年的摸爬滚打和四处碰壁后,关于在线教育领域内的平台之路到底可以如何通以及将来的憧憬,我也有一些自己的假设和潜在回答,可待后续思考整理后,再分享给大家。

    ¥5000
  • 互联网运营的实战指导

    我经历过各种不同阶段的公司,负责过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运营体系构建,操盘过单用户获取成本不到1元的经典推广案例,也做过传播量千万以上的低成本传播。关于互联网运营,我有一套自己总结的运营方法和体系,可以有助于回答清楚以下问题—— 到底什么是运营?运营需要做些什么?经常听别人说的“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等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有什么区别? 运营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运营在团队内部发挥着什么作用? 一个运营人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成长路径会有哪些可能性?运营是否一定不如产品重要? 不同类型的产品形态,在运营通路和不同阶段的运营发力点上会有哪些不同? 如果你正好是团队的运营负责人,在运营体系的构建和管理方面缺乏一些思路,也不太能梳理清楚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等各模块之间的关系,我应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你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作为一个管理者该如何去看待“运营”?常见的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等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什么时候应该主抓哪些核心指标?对应到团队管理中又该如何划分职责和进行管理? 不同类型的产品形态该如何去构建自己的运营通路? 如果你是已经工作了3-5年的运营从业人员,对于自己当前工作中的发力点、整体方向和发力点等感到不清晰,又或者是工作和职业发展遇到瓶颈找不到突破口,我们也可以聊聊看,我应该可以提供很多参考信息。 如果你是一个刚开始从事运营工作1-2年的运营新人,有如下一些困惑,我也可以帮助解答: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运营?运营小白和高段位选手间的主要差距在哪里? 总感觉运营就是在各种打杂,这个职能的前景在哪里? 运营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有哪些?该如何去培养和提升? p.s. 希望学员在申请约见时,最好可以明确描述从业经验和背景,以及想要交流探讨的具体话题。

    ¥5000

行家自述

我有两个身份。 第一,我是个写字的,长期以写作为兴趣爱好,我有一个自己的微信公号“黄的世界”,也同时拥有36氪专栏、知乎专栏、百度百家等专栏,在2015年里,我自己写的文章在线上累计被人浏览了超过400万次。 下面,是我的一些代表作—— 豆瓣十年,一个典型精英社区的起伏兴衰 我们眼中的2015年互联网10大产品事件 入行几年后,互联网人的未来应该在哪里?   其二,我是一个做运营的。我从08年开始至今,一直在互联网行业做运营,先后负责过内容型媒体、在线教育平台、社交工具、在线学习系统、在线招聘等不同类型的产品运营体系的构建和执行,在互联网领域的运营方面,还算有点经验和自己的思考。 这中间,我曾经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过一个叫做“第九课堂”的网站,挂职COO,其间完整经历过一家创业公司从0起步做到几万付费用户的艰辛,花了一年多时间做到了年销售流水四百万左右。 我也曾经在新浪一个内部定位为“战略级产品”的项目中担任过COO助理的角色,主要负责团队内部跟产品、运营有关的所有重要项目的项目管理。 我还曾经以合伙人的身份在周伯通招聘负责运营,操盘过几个影响力和传播度从几十万到近千万不等的经典运营案例。 现在,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产品主题的学习社区:三节课(sanjieke.com),主要以免费的方式面向3岁以内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从业者提供体系化的产品+运营学习和实战训练,在关于产品和运营的学习类课程里,三节课的口碑可能是最好的。 大体如此,欢迎约见。 ---- 想对我了解更多,想预知话题“聊效”,欢迎来「分答」向我提问! (app用户第一步:截屏保存带有此二维码的页面;第二步:在微信“扫一扫”中打开相册;第三步,选中刚刚截屏的图片,即可进入我的分答页面)

用户评价

暂无评价

暂时没有评价哦

常见问题

  • 「在行」能帮我做什么?
    展开
  • 如何开始使用「在行」?
    展开
  • 行家值得信赖吗?
    展开
  • 约见有什么规范?
    展开
选择约聊话题
在线教育/泛学习类O2O项目交流
互联网运营的实战指导
选择约聊方式

推荐专题